就业压力大,不少大学生只能接受薪酬不如人意的工作。新华社发
“应..
农民工网最新资讯!
既是外省一家企业的老板,又是濮阳县渠村乡刘闵城村的党支部书记。刘要存凭借对家乡的一腔挚爱,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变,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咋也不能不管乡亲们。”只要一提起地处黄河滩区的刘闵城村,刘要存总是那么动情。
“穷”曾经是家乡最明显的特点。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刘要存上不起学,早早就外出打工。十多年打拼,他凭借吃苦耐劳的性格和诚实守信的为人,终于成立了自己的防腐工程公司。
虽然常年在外,但刘要存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每年他的企业都会招录两三百名来自家乡的农民工,仅此一项,就为本村和周边村的百姓带来两千多万元的劳务收入。
2012年,刘要存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依然是落后的生活、落后的面貌,刘要存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随后几年,他出资给村里装路灯,打井,铺设自来水管道;拿出3万元成立了“要存奖学金”;出资4万元捐助村里的“红星小学”。
2014年,刘闵城村两委换届选举,村民们把票投给了年轻的刘要存。
为给村里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去年5月,刘要存带领村委会成员去洛阳考察种植项目,决定发展韭菜种植。
刚开始,一些村民怕赔本不敢投入。刘要存就自己掏钱承包村里50多亩地,无偿提供种子、农药和技术支持,他向村民承诺:“谁来种,赔钱算我的,挣钱是你的。”村民们打消了顾虑,韭菜种植红红火火地铺开了。据测算,全村种植的300多亩韭菜,每年可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要存上任以来,没领过一分钱工资,可他贡献给村里的少说也有20多万元。”10月28日,村委会会计单巧梅告诉记者。
“我甘愿做一个‘赔本’的村支书。”刘要存淡然一笑说,“家乡养育了我,创业初期乡亲们又帮了我,做人不能忘本啊!”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