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劳动者“隐婚” 用人单位能否辞退

2016-03-11 00:39:13民工网[标签:作者]我要评论(0条)
案例 28岁的孟女士于2014年3月应聘进入一家公司从事办公室文员工作,当时已经结婚,但孟女士在参加招聘填写应聘人员求职登记表时,以及入职后填写员工基本情况登记表时,均在“婚姻状况”栏中填了“未婚”。
  2015年11月下旬,孟女士被医生确认怀孕。由于做孕检要经常请假,一开始都是找借口请的事假,但随着肚子慢慢鼓起,无法继续隐瞒已经结婚的事实。公司认为孟女士填写虚假婚姻状况,构成欺诈,遂以双方所签的劳动合同无效为由解除了与孟女士的劳动关系。孟女士对此不服,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仲裁委经审理,支持了孟女士的诉求。
  评析 孟女士“隐婚”的行为并不构成欺诈,仲裁委的裁决是正确的。
  《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该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本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认定“欺诈”,应当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来分析认定。《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这就是说,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时有知情权,劳动者有如实说明的义务。不过,单位行使知情权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只能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信息。而“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信息,应当是指与劳动者任职资格匹配的关键信息,一般包括:求职者的年龄、是否患有不适合相关岗位的疾病、学历、职业资格、工作经历、就业现状等。劳动者如果对这些与工作岗位直接相关的关键信息作虚假说明,就会构成欺诈。
  至于劳动者的婚姻状况,则不属于用人单位知情权的范围。因为它与履行劳动合同无关、与工作岗位无关,也不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对该无关事项的隐瞒,并不会使用人单位作出错误判断,进而违背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劳动合同。而且《就业促进法》第27条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用人单位违反该条规定的,就构成就业歧视。因此,对孟女士填写虚假婚姻状况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订立劳动合同的欺诈行为,用人单位据此解雇孟女士,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予纠正。所以,仲裁委的裁决是正确的。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推介维权联盟| 农民工人才库| 命网| 农网大全| 网站导航|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