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网最新资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练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健身热情。随着天气渐寒,老年人的晨练热情并未减退。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也说明冬季锻炼对身体的重要性。寒冬季节,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有研究资料表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
从立冬到立春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此时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因此,在冬季的晨练活动与夏季相比还是不同的。
晨练不宜早
老年人往往习惯早起,随即出门外出锻炼,以为越早越好。《黄帝内经》有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在寒冷的冬季,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而且,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空气中的污染物明显增多。研究证明,一般情况下空气污染每天有两个高峰期——日出前和傍晚。特别在冬季,早晨和傍晚有逆温现象,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逆温层像一个盖子笼罩,影响空气上下对流,此时工业废气等污染物不能扩散,对人身伤害最大。实验室研究证明,每天上午10点与下午3点左右空气相对洁净,所以晨练的老人应在9点左右出门锻炼为佳。
时间不宜长
冬季与夏季相比人的血管明显收缩,即使不运动血压也比平时稍高,血管的弹性也在下降,血压容易突然上升,是高血压、高血脂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易发期。所以老年人冬季晨练不宜时间过长,运动强度也不宜过于激烈。冬季户外运动时间以30分钟至40分钟比较合适,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走路是老年人最基本也是较推荐的运动,也可以打打太极拳和柔力球。运动不能以出汗多作为标准,入冬后人的汗腺分泌较少,出汗过多容易引起感冒,以后背微感出汗为度。天气过冷或是雨雪天气就应该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可以在室内快走或原地慢跑。同时要注意的是不推荐老年人进行器械练习,如跑步机等,避免因为运动过于剧烈造成身体伤害。
运动不宜急
老年朋友出门晨练不宜“急”。即不作无准备的锻炼。因老年人早晨起床后,肌肉松驰,关节、韧带僵硬,锻炼前应先做准备活动,如甩甩手臂,轻揉躯体,扭扭腰肢,活动活动关节,放松肌肉,待热身后再进行锻炼,防止行运过急而诱发意外伤害。对于已经养成早起习惯的人来说,醒来后不要急于起床,而是继续在床上“赖”几分钟。起床后先喝一杯温开水,再食用早餐。老年人晨练前一定要进食,切不可空腹,但也不能吃太多。做慢运动时,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分解,此时人体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就会增多,这些游离脂肪酸是心肌活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但蓄积过多又成为危害心肌的毒素,容易使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等意外。因此,晨练前应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如饮一杯糖水、豆浆、牛奶或麦片。进食早餐后应休息片刻再出门锻炼,避免室外冷空气的刺激和运动造成胃肠道不适。由于老年人肌糖元储蓄能力低,冬季运动时可带上淡糖水,以补充糖分和水分。
动作不宜猛
即不作猛蹲、猛立、猛回头动作。一般来说,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颈椎骨质增生等症,大脑供血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若猛然蹲、立或猛回头向后看,会使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会骤然昏倒。因此,老年人锻炼时速度要慢,动作要缓,切莫猛蹲、猛立、猛回头,以免发生意外。
晨练防冻伤
在晨寒的环境中,身体外露部分——手、脸、耳、脚等沐浴在冷空气中极易受冻,有时冻了还不知道,悔之晚矣。注意保暖防寒,冬练不宜穿得太单薄,也不宜穿得太紧身(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要戴手套、帽子和护耳套。如果晨练时手脚受冻,不能马上烤火或用热水浸泡,这样做会更加剧冻疮的发生,正确的方法是在温室下进行按摩活动,使受冻部位复原。
不睡回笼觉
有些老年人晨练回来后往往再睡上一个“回笼觉”,他们或许认为这样做是劳逸结合。其实恰恰相反,这样做既影响锻炼效果,又不利于身体健康。晨练后肌肉骨骼处于兴奋状态,而且思维活跃,精神亢奋,难以入睡,肌肉因为运动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也对心肺功能不利。晨练回来后可以采取静坐,只是坐着休息。运动后一定要多饮用白开水,可以适当进食水果、乳制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可以做轻度拉伸,但切记不要用力过猛。中老年人每天锻炼后应记录锻炼的主观感受,并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心律等指标,这也是对锻炼效果的一个评价,若出现明显波动需及时就医。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