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邯郸市邯山区:勇当县区法治建设排头兵

2015-12-25 16:39:44河北法制网我要评论(0条)

  邯郸市邯山区作为古赵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两年来,邯山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法治建设步伐,提升法治文化品位,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打造了法治邯山的亮丽名片。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时代。也是在这一年,邯郸市邯山区的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一起开启了不同以往的新局面。两年来,与时俱进的邯山人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凝心聚力,勇当县区法治建设排头兵,不断创新举措、创新形式,用激情与梦想不断谱写新篇章,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不断塑造全民的法治信仰。从普法到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从依法行政到法治政府建设,从信访法治化到全民守法,一系列法治建设的新气象,成为串连起近两年来邯山区法治建设的主线和展望未来法治邯山的新视角。

  1讲好普法故事,弘扬宪法精神

  邯山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区,建设法治邯山的基础性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专题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在区部门、各单位健全并落实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法治宣传教育责任制,在全区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大格局,有力推动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

  为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邯山区建立健全了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讲法制度,严格落实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坚持每季度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报告会等,每年组织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统一学法考试,区委党校将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必修课。

  2015年11月5日,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读宪法”活动,区四套班子成员和科级单位主要领导每人讲一堂宪法主题教育课、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写一篇以宪法为主题的文章,组织宪法专题讲座、开展宪法知识竞赛,在全区掀起了宪法法律的学习热潮。

  两年来,全区共举办不同级别、不同主题的领导干部法治讲座、报告会26场,8000多人次听讲。组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10场,参加考试的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1600多人次,特别是2015年12月20日,组织全区开展了副科级以上干部、2000多名公职人员统一闭卷学法考试,并将考试成绩通报全区,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普法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邯山区不断加大普法阵地建设力度,形成了广覆盖的立体化普法宣传网络,为建设“经济强区、魅力邯山”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邯山区将法律传播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邯山法治文化广场、“普法一条街”、 普法小游园、社区普法大院、农村百米普法墙、法律图书角等法律文化景观。目前,全区共建立固定法治宣传橱窗800多块,普法一条街11条,社区普法小游园、普法大院58个,农村百米普法墙18个,法律图书角80多个。

  充分利用滏阳河、滏阳公园、罗城头公园、南湖公园、邯山广场“一河三园一场”优美自然景观,通过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雕塑、灯箱、标牌,展示宪法、环保、婚姻继承、交通安全、劳动就业等相关法律内容,规划分期打造“一河三园一场”法治文化景观长廊。特别是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的邯山法治文化广场,宪法雕塑庄严矗立中间,法治宣传竹简、橱窗、灯箱、标牌环列广场四周绿地,独具特色的邯山法治文化广场成为邯郸乃至周边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开辟法治宣传网页,20多所学校利用“校讯通”定期发送法治短信。同时,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创建普法微信、微博群,举办网上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网上律师说法、网上在线咨询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创新了宣传载体。

  此外,区政府协调多个部门,利用街道沿线的建筑工地围档开展法治宣传,在公交车站候车亭、电子显示屏,发布法治宣传公益广告,使法治宣传的覆盖面拓展到商业区、社区、农村等各个角落,在全区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

  (三)法治宣传形式新颖多样

  以“法律八进、法治八建”活动为载体,在全区开展“单元式普法、组团式报务”,针对群众的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普法,使“大水漫灌式普法”转变为常态化的“订单式普法”和“滴灌式普法”。

  2015年11月,在赵王酒业集团三楼多媒体会议室,河北省第二届中青年法学专家、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肖辉教授为乡镇干部和村“两委”党员干部作的“开展依法治村是建设新农村的保障”法治讲座拉开了省法学会到邯山区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系列宣讲活动的序幕。

  走进盛和美和小区,这里正在举办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法治宣传语,灯杆、楼宇墙壁、报栏等到处悬挂法治标牌、绘制的法治漫画;小区广场里,几十块法治宣传展板一溜排开,展板用小故事和漫画的形式宣传法律常识、平安建设等,吸引着居民的目光;五个大学生法律志愿者、律师法律咨询服务台前,挤满了索取资料和咨询的人们;法律知识有奖趣味问答备有印有法治成语漫画的作业本、水杯、扇子和小U盘等奖品,引来了孩子们的阵阵欢笑。

  在渚河路小学,一位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六年级的孩子们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从孩子们稚嫩而严肃的表情中,可以看到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

  像这样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每天都在邯山区上演。顶着朝阳,披着星辰,1000多名普法宣传员,13个社会法律志愿者服务队,3个大学生法律志愿者服务队走向邯山区的农村社区、大街小巷。近二年来,邯山区共制作法治宣传牌860块、法治橱窗350个、宣传条幅1500条、未成年人保护法动漫宣传展板在全区学校巡展43场次,制作发放各类法治文化产品37000多份,举办各类法治讲座120场,举办法治文艺演出156场,420节学生法制课,发送普法短信5.5万余条,发放法律书籍2万本,宣传单、挂图等10万张,发放宣传袋6万个,接受各类法律咨询1605件,收集书画作品60余幅,收集征文1320篇。

  2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邯山区积极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确立依法行政新思维,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

  (一)强化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组织全区280余名新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在全区各部门开展行政复议实务培训和规范性文件制作备案培训,特别是各重点执法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培训活动,在全区牢固树立起“以法为尺,以法为绳,以法为衡”的法治理念,促进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完善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标准

  坚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对重大疑难或者专业性强的规范性文件,采取“法制办+法律顾问+职能部门+专家”方式联合论证会诊,提高规范性文件审查质量,重大规范性文件由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未经统一登记、编号、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依法行政报告在全区形成制度,区政府各部门和乡镇、办事处在每年1月份和7月份向区政府报告上半年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同时,区政府也在年度内分别向市政府和邯山区人大报告依法行政工作。

  执法公开实现常态化,制定下发了《邯山区关于建立行政执法公开制度的实施方案》,将区政府各部门行政执法的依据、流程、进展、结果等相关信息,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保密的事项外,在法定期限内依法予以公开,并及时予以更新。

  (三)坚持科学决策,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对政府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法制部门提前介入、深度参加、全程追踪进行合法性审查。

  推行法律顾问机制,聘请5名资深律师组建区政府法律顾问团,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同时,在区政府各部门、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今年,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对28件涉及重大决策、项目征地、涉法涉诉纠纷、重大合同把关等重大事项提供了法律咨询与论证,促进了各类事项依法推进,妥善解决。

  落实行政问责机制,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对所有违反法定程序决策,导致政府重大决策失误的,一律依法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四)规范执法行为,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加大对重大行政处罚的监督力度,制定《邯山区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和行政处罚统计实施办法》,对报送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做到应备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开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活动。对全区行政执法部门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证据、依据、卷宗装订是否合法、充分、正确、规范进行评查,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并将评查结果作为依法行政年度考核重要依据,增强了行政执法主体责任意识。

  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2015年1月1日前区政府系统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对文件内容与新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或超过有效期的5份文件予以废止。

  严格执法责任追究。明确了责任追究的范围、责任主体、追究形式和适用等项内容,完善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明确了移送的具体标准、时限、程序及具体负责人员,规范了移送程序,增强了责任追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打造阳光政府

  编制完善了区直各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依法行使的共计599项行政职权目录,均编制了流程图,制定了公开承诺、工作纪律、责任追究等管理办法。

  强化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管,积极探索完善行政许可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等方式,由静态的“管理型许可”,转变为动态的“服务型许可”,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方便人民群众办事。

  加强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努力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区政府及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出庭应诉、答辩。

  3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源头治理为重点,整合各种调解手段和资源,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形成调解组织全覆盖的“三位一体”社会矛盾大调处机制,在全社会逐渐实现了由过去的信“访”不信“法”,转变为“有事先调解,解决问题靠法律”的新局面。

  (一)建立“2112”大调解工作机制

  在区、乡镇(街道)两级建立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负责受理、分流和调解辖区各种社会矛盾,区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与联合接访中心合署办公,乡级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与“两所一庭”合署办公。在区司法局建立专业性、行业性社会矛盾综合调解中心,下设涉及医疗、交通、保险、房产物业、环境保护、征收拆迁、劳动保障、食药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土地承包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受理、分流和调解各行业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并制定综合调解和行业调解工作流程。

  建立健全“两所一庭”,建立健全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与基层法庭在矛盾纠纷方面的诉调衔接机制,进一步拓展调解工作范围,将调解工作从处理民事案件向处理治安案件、行政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等范围延伸,将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维稳等全过程。

  在所有行政村(社区)建立专门人民调解员办公室,从“两委”成员中推选产生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负责排查调处化解本村(社区)矛盾纠纷。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调解技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更好化解社会矛盾,邯山区建立健全了调解人员分级培训机制,坚持每年对调解人员进行轮训,聘请专家对必须具备的相关法律法规、调委会设立及组成、调解原则、调解程序、调解案卷制作、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等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和生动阐述,同时采取典型案件公开调解观摩活动、调解案卷评查和优秀调解案例巡回讲解等措施,倒逼人民调解工作上台阶、提质量。

  (三)开展纠纷排查,强化矛盾调处

  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在全区形成了区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对乡镇(街道)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司法局专业性、行业性社会矛盾综合调解中心,再延伸到村(社区、企事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52个行政调解机构和99个人民调委会共同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无盲区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网格化工作格局。坚持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的常态化。在排查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化解矛盾上,以乡规民约为纽带,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将矛盾化解在未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不出区。

  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依法规范调解。对达成调解协议的,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协议的强制执行力,确保调解协议的履行;对不愿调解或未达成协议的,说服纠纷当事人,及时将其导入仲裁、复议、诉讼等程序。

  建立健全“两所一庭一室两中心”与公安、信访和调解委员会的协作与联动机制,及时排查消除各种矛盾纠纷隐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实施、多部门响应”原则,对重大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果断处置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及时派人到场调查了解情况,适时介入,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教育疏导劝解工作。

  两年来,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219件,调解成功2173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

  (四)开展“特色调解室”创建工作

  调解矛盾纠纷要合法合理,更要融情,温情的环境、合适的形式,更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天水小区“温馨调解室”,餐厅圆桌式布置,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很多当事人生气而来,高兴而去,成功调解纠纷80余件。利民社区的“调解茶室”在社区中小有名气,社区主任在调解室里配置了茶叶、茶具,当事人有纠纷直接到调解茶室,一杯热茶、一声问候,慢慢引导当事人化解矛盾纠纷,成功调解纠纷60余件。百乐苑社区建设的“悄悄话对我说”调解室则是以居民有了矛盾,关起门悄悄解决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4做实法律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建立和完善基层常态化的法律服务体系,面向农村、社区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维护城乡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确保社会稳定,建设和谐邯山提供法治保障。

  (一)建立和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

  全区每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明确了设置标准、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设施设备。依托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构建了“1个法律服务工作室+1个律师(法律工作者)+1支志愿者队伍”的法律服务工作模式。

  2015年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明确了律师(法律工作者)进农村(社区)开展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培训等工作职责,公开了法律顾问姓名、联系方式、工作职责等信息,制定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定期服务、限时服务、目标考核等制度。

  截至目前,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累计接受群众咨询260多次,开展户外宣传58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90件次,开展法律培训15场次,活跃在基层的法律顾问已经成为各村(社区)的法律服务指导员、法律知识宣传员、矛盾纠纷协调员和法律援助代办员,成为群众信赖的好帮手。

  (二)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活动

  为方便群众,邯山区在临街一层设立区综合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常驻中心,中心设置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诉讼代理窗口,为群众提供从审查、受理、调解、援助,到代理的一站式服务。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原则,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最大限度满足低收入人群和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需求。在乡镇、街道及区教体局、工会、妇联、团委设立法律援助站,在社区、农村设立法律援助点,打造“一刻钟法律援助圈”;推行法律援助案件“点援”制度,开辟专栏建立法律援助服务人员名录,受援人可以自主选择案件承办人员或者由法律援助中心根据受援人的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件承办人,最大限度地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截至目前,共援助案件289件,受援群众900多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推介维权联盟| 农民工人才库| 命网| 农网大全| 网站导航|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