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宗合握手,你会吃一惊:1.80米的大个儿,竟有一双令专业“手模”都羡慕的纤长灵巧的手。赵宗合说,他从小喜欢手工,从幼儿园起,折纸、搭积木都表现出不一样的灵巧,难怪拿起焊枪就有了不一样的精彩。
在近百项工程中他荣获的一连串荣誉,都与他善于用手有关系。
2012年,赵宗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在第4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决赛中,又获个人总分第15名。
赵宗合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从小他接受的就是“干一行、干好一行”的教育。
东北帅小伙大战桑拿天
13年前,20岁的赵宗合从黑龙江来到武汉,寻求发展。刚到江城武汉时,赵宗合俊朗的外形,光洁的皮肤加上1.80米的大个儿,走在大街上有着骄人的回头率。
可武汉夏天的火热天气,很快让这个东北小伙变了模样,长满全身的小豆豆让他认识了什么是痱子。最低气温与出生地高温比肩的火爆,让赵宗合通宵难以入眠,一晚上最多能睡上3小时左右,刚上床就必须不停用凉水打湿的毛巾擦身子。
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使这样,赵宗合也没有打过退堂鼓。他说,干电焊,穿笨重的劳保服,他必须强打精神。好在中午有半个小时的午睡时间,就是这半小时,让赵宗合保持了体力,没有被武汉的炎热击垮。
人必须适应环境,赵宗合说,饮食不习惯、气候难适应都不应该成为男子汉走四方的障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赵宗合自学完了一个电焊工应知的理论书籍,并且趁工友休息时,不断地找来废料,对照书本知识苦练基本功。
4个师傅带一个徒弟
赵宗合有4个师傅,虽然没有正规正式地拜师,可在他心目中,有本事可供学习之人,就是自己的师傅。有的师傅,他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可他从心底里敬重他们,有机会就向他们偷艺。
刘祝伟,是引他入行的师傅。因为是同乡的关系,刘师傅在赵宗合刚入行时,恨不得他一天就把什么都学会。赵宗合说,他不是个没有悟性的人,可就是受不了别人的唠叨。刘师傅因此与他发生过不少冲突。可事后,他们仍然十分亲近,他从事电焊10多年,手、脚和身体其他地方都没有灼伤,与刘师傅的教育呵护不无关系。
王金龙、徐幼清、殷凤清都是赵宗合内心认可的师傅,与这些高级技师同台作业时,赵宗合总是偷偷地学艺。他说,往往一个构件,每人焊条缝,趁航车翻面的间隙,他就迅速地跑过去看几位师傅焊接的效果,然后学着他们的手法,改进自己的手艺。
刻苦换来精湛技艺
任何高超精湛的技艺都是通过刻苦和努力得来的。2005年随着公司所承接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焊接设备的更新也加快了,赵宗合和同事一起上机操作,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构件容易焊穿、焊歪,夹渣、焊渣难以清理,焊缝盖面成型很差等等,经过几番摸索,赵宗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焊材使用量减少,而且效率提高了两三倍。
真正的掌握焊接技术,必须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电焊技能,赵宗合加大了理论的学习,并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了一套适合本单位工程特点的焊接工艺。赵宗合说,这些年来,他总是主动找工作环境最差、焊接难度最大的岗位去进行挑战,工作面很小时,他往往蹲进去就很难转身,特别憋气;可越是这样,越是激发他的征服欲望,他始终记得母亲的话,不干则已,要干就干最好。
2011年12月,赵宗合参与设计的《焊接培训管板试件焊接气体背保护方法及装置》和《焊接培训管状试件焊接气体背保护方法及装置》两项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此项空白。
2012年赵宗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第一个给母亲报喜。赵宗合记得,13年前离开老家时,家里还没装电话,母亲总是不断写信鼓励他把工作做好。后来,家里有了电话,长途电话费很贵,母亲只能一个月给他打一次电话,电话里每次都要特别叮嘱他把工作做好。
赵宗合说,他这个儿子,除了没有考取大学外,实现了母亲让他把工作做得最好的心愿,并且像母亲所期望的那样健康、平安、快乐地生活着。
听着赵宗合不紧不慢的叙说,再看看赵宗合那双秀气的手,让人感觉到,他这双手不仅灵巧,还勤劳有力度,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