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网最新资讯!
一个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障的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如今已开办了一家养蜂场和一个集生猪、鱼、家禽于一体的种养基地,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带动十几名残疾人开展种养事业,每年拉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他,就是安源区青山镇温盘村村民朱增义,一位大山里的致富领路人。如今,他与自己驯养的蜜蜂一样,品尝甜蜜成果的同时仍在辛勤地劳作着。
创业:攻坚克难
温盘村地处偏远,交通不甚方便,但是生态环境良好,适合发展种养。“我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现年56岁的朱增义说,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养蜂技术,思考如何通过发展这一产业走上“致富路”。经过30多年的摸爬滚打,朱增义的养蜂规模由最初的10多箱发展到如今的100多箱,如今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然而,一开始的养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养蜂的时候,朱增义掏出了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买来了几个蜂箱以及一批进口的意大利蜜蜂,正式开始养蜂。没过多长时间,由于缺少实战经验,养的蜜蜂死的死,飞走的飞走。“当时,我心焦得很呐。”朱增义的妻子,同是残疾人士的徐春云说,“老朱是个认死理的人,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然而正是这种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的精神,支持着朱增义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为了提高养蜂技术,朱增义研读养蜂书籍,拜访养蜂“达人”,交流经验,提高自身水平。不久后,朱增义再次扬帆起航。这一次,他选择了成本较低、所产蜜糖营养价值高的“中蜂”(俗称“野蜂”)。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养蜂顺利多了,养蜂场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如今,朱增义的养蜂场年产蜂蜜2500公斤,由于蜜蜂均采用原生态养殖,采蜜后不作任何加工,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正符合当下人们的消费需要,于是,老朱家的蜂蜜,一传十、十传百,一度卖到脱销,几乎没投入任何广告成本。
拓业:带富群众
朱增义致富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带领大家致富。
“我们温盘村自然环境很好,特别适合养蜂、鱼、家禽等。我想充分利用资源,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一事业做好。同时,带动身体条件允许的农村残疾人通过养蜂致富。”朱增义说,养蜂之后,家庭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他已经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担负养家重任,而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帮助其他残疾朋友就业。现在,老朱通过自己掌握的种养技术,还有现有的养殖基地,拉动周边十几名残疾人从事种养,家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同时,他还结合山村特点,利用水塘开展养鱼、养鸭等养殖业,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年产鸭200多羽,鱼1000多公斤,年利润8万余元。在他的带领下,不少村民养蜂、养鱼、养鸭、养猪,搞起了一系列的养殖事业。
安源区残联得知朱增义创业的情况后,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都给予了帮扶。朱增义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但他并不满足。他说:“我还想加建猪舍一栋、改建鸭舍一栋,扩大鱼塘面积,以增加家庭收入,也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今年,朱增义在省市区三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正式修建鸭舍,养鸭500多羽,仅养鸭一项就盈利2万余元。“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朱增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能够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离不开父老乡亲的帮助、离不开广大客户的支持。因此,我要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竭尽所能地带领和帮助更多的人增收致富,更好地回报社会。”
评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