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民工网!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知识   奥运会“击缶”阵背后的典故

2010-11-25 14:50:11我要评论(0条)

       高中历史知识   奥运会“击缶”阵背后的典故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前奏2008人的“缶阵”表演,让人开了眼界。这个方缶,只要敲击,就会发光,就像是电视屏幕上的光点,因而也完成了导演想象中的倒计时表演革新。我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看到的倒计时,是在会场一角,用电子显示屏直接显示的。那时感到已经非常不凡了,昨夜看到缶阵,更有一番自豪。

    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过记载。蔺相如陪同赵王和秦王会于渑池。秦王让赵王奏乐,赵王演奏了,可是秦王却不愿意对等地进行演奏。史记中这样写: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从文章看,秦国比较流传击缶配乐。那时的“缶”是盆状的。或许也是酒席之间敲击作为歌唱的节拍,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乐器。古人比较浪漫,乐器随手可以拿起,例如一位武士,手中的宝剑,可以是舞蹈的道具,也可以用来伴奏歌声,史记中不是还写过“弹铗而歌”的冯谖吗?

    有专家考证了:可以奏乐的缶不是方形的,缶的声音不该是如鼓一样的,古人从来没有组成“缶阵”演奏。

    我看这些不必苛求了。我们借用古人一点意思,来表达现代的想法,不必完全照搬古人,亦步亦趋。要不然,我们就不能让这个缶发出光来,我们也不能让它装上轮子可以推行。再说,古人不会有2008人鼓乐共舞的故事,也没有万人竞技的奥运会,更没有9万人的鸟巢体育场。

    顺便说,没有在一个力图表现中国文化的开幕式出现兵马俑,也没有出现大红灯笼和旗袍,也没有茉莉花。这是一件大好事。中国古代文化是丰富美丽的,我们以往仅仅表现了小小的一角。不能老是作茧自缚,将中国文化概念化、局限化和凝固化。

    因此,这个雄壮的“缶阵”,应该是看作是推陈出新,看作是破茧化蝶。考古是为了还原历史真实,而艺术是为了激发今人。应该放在博物馆里的缶,和在昨天开幕式上看到的缶就应该是两回事。  

 【高中历史博览】高中历史知识
评  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表  情:
*内  容: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农民工人才库| 农网大全| 栏目帮助| 栏目简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X